在租屋過程中,定金常常是房東與房客最容易產生爭議的部分。許多房客在簽約前會被要求支付定金,但若不了解其中的法律效果,可能會在日後因合約未能成立而面臨金錢損失。以下幾點是房客在支付定金前,務必留意的重點。
一、什麼是定金?
依照《民法》第248條,定金具有「擔保契約成立」的效果。若契約履行順利,定金會在租金或押金中扣抵;但若一方不履行約定,定金就會成為懲罰性賠償的依據。
若 房客反悔:房東可沒收定金。
若 房東反悔:必須退還雙倍定金。
二、房客支付定金前應注意什麼?
確認簽約日期:應要求房東載明「確切的簽約日與入住日」,避免房東拖延或房客臨時變卦。
金額合理性:通常定金不宜過高,建議以1個月租金以內為原則,金額過大風險也越高。
取得書面收據:支付定金時,一定要索取收據,並載明「款項性質為定金」及「租賃標的地址」。
避免私下轉帳:建議透過有紀錄的方式支付,例如銀行轉帳或匯款,避免日後舉證困難。
確認房東身分:確保對方真的是房屋所有人,或有合法代理權,避免遇到假房東詐騙。
三、常見爭議案例
房客反悔不租:即使房客只是因個人因素改變心意,已繳交的定金通常無法要求返還。
房東毀約不租:若房東在收了定金後臨時不出租,房客依法可以要求房東返還雙倍定金。
定金與押金混淆:押金是保障租賃期間房屋使用安全,而定金是簽約前的擔保,兩者性質不同,房客必須分清楚。
四、房客保障建議
在支付定金前,建議先要求簽訂「定金協議書」或「租賃契約草稿」。
若對條款有疑慮,可以要求將定金改為「訂金」(僅作為將來租金的預付款,無懲罰性效果),以保障彈性。
若發生爭議,房客應保留轉帳證明、對話紀錄與相關書面文件,作為日後申訴或訴訟的依據。